日韩二区_羞羞漫画下拉_免费黄色一级视频_91九色精品国产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國家電網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讓更多綠電供得上用得好

編者按:4月19日,人民日報產經版刊發整版報道《國家電網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讓更多綠電供得上用得好》,深入展現國家電網公司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聯動,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創新實踐。

新聞1.jpg

適應能源轉型 增強電網韌性(記者手記)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一個重要目標是推動風光水等零碳能源逐步取代高碳的煤電,并最終成為發電主體。

  在電源側,大力發展風光水等零碳能源是大勢所趨。截至2022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未來,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逐步推進,這一比重還將進一步提高。

  風光水等零碳能源的好處不言自明,但也存在突出弱點,就是“靠天吃飯”、人力無法左右,存在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一旦天公不作美,縱有再多裝機也只能干著急。當風光水等零碳能源發電的比重過大,甚至成為主導,電網的穩定性就會受到影響。

  換言之,電網能否經受住新能源發電不夠穩定帶來的壓力,是新型電力系統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

  我們欣喜地看到,電網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提前適應變化。比如,江蘇建成全息數字電網、推廣無人機自動巡檢,福建推動制茶環節電能替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四川探索變速抽水蓄能技術應用、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安徽建成虛擬電廠吸引電力用戶參與削峰填谷等。有理由相信,隨著“源網荷儲”共同發力,電網的韌性將不斷加強,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目標一定會順利實現。


國家電網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讓更多綠電供得上用得好(深度觀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

  新型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當前,我國傳統電力系統正向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開放互動、智能友好的新型電力系統演進。國家電網爭當能源革命的推動者、先行者、引領者,堅持發揮好電網‘橋梁’和‘紐帶’作用,出臺一系列舉措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辛保安表示。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國家電網如何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聯動?記者近日走進江蘇、福建、四川等地進行了采訪。


  電源——

  提升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支撐非化石能源高效開發利用

  從成都向東驅車約兩小時,記者來到四川資陽市樂至縣。占地面積相當于30多個足球場的成都東1000千伏變電站建設正忙。這里,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壓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聞2.jpg

國家電網白鶴灘至浙江±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四川段放線現場。盧忠東攝

   “川西地區電量富余,川東中部地區供應緊張,我們既要打‘保供戰’又要打‘消納戰’。”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衣立東介紹,川西地區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資源豐富,現有外送通道已滿載運行,亟須新增通道。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建成后,可進一步提高省內“西電東送”能力,既滿足川西地區清潔能源高效送出需求,也提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供電保障能力。

  往東千余公里,跨越長江、“北電南送”的揚州—鎮江±2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同樣施工火熱,這是國內首個交流改直流工程。目前,江蘇99%的風電和67%的光伏發電分布在蘇北地區,富余電力需通過跨江通道送至蘇南地區消納。

  “受生態保護、成本等因素限制,長江江蘇段很難再新建其他跨江輸電通道。揚鎮直流工程相當于把‘小石橋’改造成‘大跨橋’,投運后將增加120萬千瓦輸送容量,約占鎮江最大用電負荷的25%。”國網鎮江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馬生坤說。

  新型電力系統中,水、風、光等非化石能源發電將逐步成為裝機主體和電量主體。然而,從全國看,這些清潔能源的資源和需求一直存在逆向分布問題,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風光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三北”地區,而用電負荷主要位于東中部和南方地區。

  與煤炭方便遠距離運輸不同,水、風、光等資源只能就近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網送到負荷中心。這樣一來,推動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聯網”、省內主網架“補網”,提升電力資源配置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截至2022年底,國家電網累計建成33項特高壓工程。“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將持續完善特高壓和各級電網網架,服務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支撐和促進大型電源基地集約化開發、遠距離外送,力爭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送電量中,清潔能源電量占比達到50%以上。

  風光等新能源“靠天吃飯”,具有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等特點,隨著其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除了保障“送得出去”,還要著力解決棄風棄光問題、推動“消納得了”。這就需要它們與煤電、氣電等常規電源“打好配合”。比如,風電光伏出力高峰時,常規電源就需壓低發電出力、為其讓路,而這也意味著常規電源發電收入的減少。

  那么,如何通過市場化方式激發常規電源調峰的積極性,合理補償調峰電廠的成本?調峰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提供了解決方案。

  “今天風光發電出力較大,需要1、2號機組執行深度調峰。”這天一早,國家電投協鑫濱海發電公司當班值長李釗接到國網江蘇省電力調控中心發布的調峰需求。兩小時后,1、2號機組的出力負荷從50萬千瓦平穩降至30萬千瓦。“之前我們通過江蘇調峰輔助服務系統提前申報了兩臺機組的調峰能力。今天響應了40萬千瓦的調峰需求,預計能獲得100多萬元補償。”目前江蘇已有109臺燃煤發電機組完成了深度調峰能力改造,裝機容量占全省30萬千瓦以上統調燃煤發電裝機容量的93.1%。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通過輔助服務市場化機制,全國共挖掘全系統調節能力超過9000萬千瓦,年均促進清潔能源增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煤電企業由輔助服務獲得的補償收益約320億元,靈活性改造的積極性有效提升。


  電網——

  強化前沿技術布局,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雙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將大量替代化石能源,電動汽車、分布式能源、儲能等交互式用能設備廣泛應用,對電力系統安全、高效、優化運行提出更大挑戰。作為連接電力生產和消費的關鍵平臺,電網企業亟須強化前沿技術布局,保障安全穩定運行。為此,國家電網做了不少探索。


新聞3.jpg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運用無人機進行線路及周邊環境巡檢。張曉閩攝

——應用數字孿生技術,為電網運維裝上“千里眼”。

  按下啟動鍵,一架黑色無人機緩緩升至120米高空,按照預定軌跡巡檢電塔。“以前運維人員拿著望遠鏡抬頭看,難以精準發現問題,效率也不高,一座塔需要兩名運維人員巡檢半小時。現在有了無人機,巡檢只需10分鐘。”國網徐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人員王一丁介紹。

  2022年,江蘇電網無人機自動巡檢作業量超過52萬架次,提前發現、消除輸電鐵塔缺陷及通道隱患4.2萬處,缺陷發現效率大大提升,由此可節約運維成本約2億元。

  電網運維效率提升、成本下降,離不開全息數字電網對上億千瓦負荷的大電網進行數字化呈現。

  江蘇方天電力技術公司大屏上,無人機巡檢坐標點、危險類別、實測水平距離等詳細信息一目了然。“全息數字電網覆蓋了10萬多公里架空輸電線路、28萬多座輸電桿塔以及輸電通道地形地貌數據。這相當于用數字孿生的方式,給電網運維裝上了精度達厘米級的‘千里眼’,能夠實現輸電通道環境狀態智能評估報警、無人機自主巡檢航跡規劃等功能,提升輸電線路智慧運檢水平。”公司總經理張天培表示。

  ——配網負荷精準“畫像”,調度研判時間大幅縮短。

  把電網主網比作“主動脈”,連接千家萬戶的配電網則相當于“毛細血管”,直接關系“最后一公里”用電問題。相比主網,配網設備多而分散,出現重過載、低電壓等故障后,若不及時發現處理,很容易影響可靠供電。

  在四川資陽,配網負荷精準“畫像”系統起了大作用。今年春節前夕,當地用電負荷大幅攀升。“配電線路負載率達89%”——1月16日傍晚,國網資陽供電公司的調度員蔣祥玲在電腦前收到異常提醒后,借助“畫像”系統推薦的負荷轉供方案,在1分鐘內下達線路轉供指令,負載率迅速下降至65%,而過去靠人工計算研判平均需15分鐘以上。

  “‘畫像’系統基于現有調度、運檢、營銷等數據,通過配網狀態估算等技術,可準確感知配網線路和設備的運行狀態,精準定位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國網資陽供電公司總經理栗璐介紹。


  ——多端互聯微電網,實現多能互補和時空互濟。

  搭乘輪渡登上福建湄洲島,宮下碼頭的“彩色光伏”風雨廊映入眼簾。漫步島上,充電樁、移動儲能車等設施星羅棋布,周邊還布局著許多海上風電機組,送出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去年7月,首個多端互聯低壓柔性微電網在此投運。“我們選取島上輪渡碼頭、宮下村、朝圣停車場等5個片區,形成環網,讓不同片區間實現多能互補、時空互濟。”國網湄洲島供電公司總經理王瀚說。

  不僅如此,過去島上光伏發出的直流電,在并網時首先要轉換為交流電,送到直流充電樁等用戶側設備時,又需再轉換為直流電,由此造成電能損耗。“我們的項目創新應用了光伏、充電樁直流并網技術,減少轉換環節,實現了光伏電量就地就近高比例消納。”王瀚說。

  國網福建省電力公司董事長阮前途說,接下來福建電力部門將年均投入近百億元,實施配電網提升三年行動,加快建設“數字閩電”,支撐接入各電壓等級、各類型電源和負荷,兼容各形態電網運行方式。


  負荷——

  引導更多負荷側資源成為可生產電能的“產消者”,因地制宜推動電能替代

  在新型電力系統中,工業可調控負荷、電動汽車、儲能等負荷側資源不再是單純消耗電能的“消費者”,而是既消耗電能又可生產電能的“產消者”。比如,電力用戶利用屋頂建設光伏發電,富余時可以把電賣給電網,不足時從電網買電。電動汽車可以在用電低谷時充電,在用電高峰時向電網放電。負荷側與電網靈活互動,可使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大幅提升。


新聞4.jpg

國網福建省電力公司員工幫助用戶檢查光伏發電板。鄭極攝

   “聽說這里有V2G(車網互動)技術,我過來‘嘗嘗鮮’。電動車放了30度電給電網,充電賬戶返了90度電。”在江蘇常州新型站網互動示范中心,電動汽車車主蔣夢迪體驗了一把“模擬需求響應”。國網常州供電公司市場及大客戶服務室主任李敏介紹,借助V2G技術,電網負荷較高時,電動汽車能夠反向送電給電網,可達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董事長謝永勝介紹,接下來,江蘇電力部門將堅持“需求響應優先、有序用電保底、節約用電助力”,支持各類負荷資源的全接入、全監測、全管理和全方位服務,持續提升負荷管理水平,深挖各類可調節資源,引導更多資源參與需求響應。

  當前,各領域還在積極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等,提升終端用能清潔化、低碳化水平。

  福建武夷山,片片茶園滿目青翠。來到皇龍袍茶業的加工廠,工作人員正忙著調試搖青機、熱風爐、揉捻機、焙茶機等設備,為制茶季作準備。

  炭焙,是制作武夷巖茶的一道關鍵流程,傳統做法是將木炭倒入焙坑燃燒,再蓋上一層細灰,將茶葉焙透。如今,工人在焙茶機的屏幕上,就能設定焙茶的空氣溫濕度、通風強度、翻茶狀態等,確保茶葉均勻烘焙。

  “過去師傅每隔半小時要翻一次茶葉,時間長的要十幾個小時。1個炭焙房12個焙籠,每烘焙一次就要消耗60多公斤木炭,成本高也不夠環保。”皇龍袍茶業負責人王劍鋒說,目前茶廠80%的生產流程已實現電氣化,較改造前增產35%,平均綜合用工成本降低20%。“2020年開始,我們聯合相關企業研制類炭焙工藝電焙茶設備,相比傳統工藝可節省約4/5的能耗費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烘焙增香效果也很接近。”國網武夷山市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吳宏濤介紹。

  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等,有助于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新型電力系統中,終端用能領域的電氣化水平將逐步提升。在江蘇,全省累計推動建成各類全電廚房1萬余個,推廣空氣源熱泵等糧食電烘干設備6000余臺;在四川,成都空港花田打造全電景區,觀光車、商業餐飲、花田澆灌等設施實現全電化;在浙江,寧波累計投資建設13套智能高壓港口岸電,實現寧波港集裝箱港區高壓岸電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經營區域預計替代電量達到6000億千瓦時以上。


  儲能——

  多技術路線發展儲能,支撐電力系統實現動態平衡

  “5、4、3、2、1,開始!”隨著指令下達,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傳來,位于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春廠壩抽水蓄能電站正在開展變速抽水蓄能功率響應試驗。

  “就響應速度來說,常規抽水蓄能是分鐘級,變速抽水蓄能可做到百毫秒級,而且功率可大可小,相當于可快充、可慢充。”國網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丁理杰解釋道,光伏發電出力跟天氣緊密相關,“即便晴天時飄來一朵云,光伏發電出力也會突變,這時就需要變速抽水蓄能平抑光伏出力的快速波動。”

  “十四五”時期,四川還將推進大邑、道孚及一批條件較為成熟的抽水蓄能項目建設。此前幾乎沒有建設過抽水蓄能電站的水電大省四川,開始大力推進儲能建設,可見電力系統調峰調頻的需求正在增加。

  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儲能這個“超級充電寶”來配合常規電源,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靈活性。

  在國家電網經營區內,不同儲能技術路線“百花齊放”。在江蘇,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萬噸;在安徽,國網安徽電力投資建設的六安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首次實現了我國兆瓦級制氫—儲氫—氫能發電的全鏈條技術貫通,為解決長時間大規模電能存儲提供了技術驗證;在福建,在建的寧德霞浦漁洋里儲能電站,采用了全液冷電池冷卻系統、全數字化模式等先進技術……國家電網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力爭2025年、2030年公司經營區抽水蓄能裝機分別達到5000萬千瓦、1億千瓦;支持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預計2030年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裝機達到1億千瓦。

  記者同時在采訪中發現,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形成足夠支撐能力尚需時日,新型儲能的技術安全性和經濟性仍需提升,抽水蓄能雖技術相對成熟,但建設周期較長。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電仍是電力供應安全的重要支撐。支撐“雙碳”目標實現和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煤電機組還需要持續開展靈活性改造和節能減排改造。

  去年夏天,四川遭遇極端高溫干旱天氣,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1%,部分時段電力供應出現緊張。四川電力交易中心研究策劃部主任李晨介紹,四川水電裝機占全省裝機容量的78%,風光等新能源裝機占比6%,具有頂峰兜底作用的火電裝機僅占16%。受資源稟賦等因素制約,近年來四川煤電裝機占比有所降低,極端天氣情況下火電難以彌補水電出力不足帶來的電力缺口。針對電源多能互補性不強的問題,四川已經行動起來。《四川省電源電網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抓緊建設支撐性、調節性火電項目,在成都等省內負荷中心、天然氣主產區新增布局一批氣電項目和應急保障電源。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一場“馬拉松”。“國家電網公司將堅持‘清潔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礎、能源安全是關鍵、能源獨立是根本、能源創新是動力、節能提效要助力’的原則要求,牢牢抓住綠色低碳發展有利機遇,凝聚各方合力,積極推進能源轉型。”辛保安表示。

  • 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板塘街道高新路18號C5棟
  • 郵箱 dydq2010@126.com
  • 電話 0731-58551915
聯系我們
營銷部:0731-58267056
Copyright ? 2023 湖南德意電氣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湘ICP備19005361號 技術支持:億度網絡